<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盟市概况

        包头市

        包头是蒙语“包克图”的谐音,意为“有鹿的地方”,又称“鹿城”。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北与蒙古国接壤,南临黄河,东西接土默川平原和河套平原。包头是连接华北和西北的重要枢纽,是国家、内蒙古对外开放的重点发展地区,与呼和浩特、鄂尔多斯共同构成内蒙古最具发展活力的优势区域。

        文明和谐城市。公元前307年,赵武灵王在包头设九原县,秦设九原郡,西汉改称五原郡。包头是沟通北方草原游牧文化与中原农耕文化之间的交通要冲,沉淀了厚重的草原文明。随着城市发展,草原风情和工业文明交相辉映,展现了草原钢城、休闲之都的独特风采。2005年首批进入全国文明城市行列。

        现代工业城市。伴随国家重点项目建设而逐步发展壮大的一座工业城市,拥有内蒙古最大的钢铁、铝业、装备制造和稀土加工企业,是国家和内蒙古重要的能源、原材料、稀土、新型煤化工和装备制造基地。誉称“草原钢城”、“稀土之都”,是全国20个最适宜发展工业的城市和全国投资环境50优城市之一。

        科技创新城市。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8万多人,国家及自治区研发机构64家,国家和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10个。世界最大的3.6万吨垂直挤压机、世界首套甲醇制低碳烯烃装备、360吨电动轮矿用车、百米高速重轨、第四代核能系统高温气冷堆核燃料等一批科技成果具有国际领先水平,是国家首批20个创新型试点城市之一。

        生态宜居城市。黄河流经境内220公里,正在建设国家级黄河湿地公园。城市规划疏朗大气,城市功能完善,人居环境优美,城市化率达到80%以上,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1%。形成了“一市两城、三个组团、带状布局”的城市形态,构建了“公园棋布、森林围城、组团隔离、绿网相连”的城市构架,彰显了“依山傍水、生态环保”的特色魅力。

        包头先后获得联合国人居奖、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第三届中华环境奖、全国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荣誉,包头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日益扩大。

        2021年,

        ——综合实力持续跃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2.8%,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5.3%和9.4%。累计实施重大项目2659个,完成投资4559亿元,竣工1091个,一批重大项目落地建设,210国道满都拉至白云鄂博段等重大基础设施全面完工,京包高铁开通运行,包头机场航站楼改造项目建成运营,内蒙古网络协同制造示范平台等新基建投入使用,5G站址落地数全区第一。

        ——转型步伐持续加快。优质钢、特种钢比重提高到90%,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到20%,稀土原材料就地加工转化率提高到近80%,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实现翻番,全球首个5G无人驾驶矿用车应用落地,北重集团上榜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名单,获评国家可再生能源综合应用示范区、国家应急产业示范基地、自治区军民融合发展创新示范区。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73%,农作物标准化面积达到332万亩,高效设施农业面积达到5万亩,大雁滩国家级田园综合体等建成运营。物流、365bet体育直播_365bet足球官方开户网_365提现流水不足、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获评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城市、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国家级稀土功能材料创新中心挂牌成立,新增国家、自治区级创新平台28家,成为全国第二家标准国际化创新型城市。成功举办中国新产业峰会、稀土国际论坛等活动,城市“磁吸力”不断增强。

        ——改革开放持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深入推进,机构改革全面完成,国有企业剥离办社会率先推进,市属国有资产实现集中统一监管。全国农村牧区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整市推进试点率先完成。“放管服”改革纵深发展,“最多跑一次”“不见面审批”“掌上办”等服务模式不断完善,累计新增市场主体12.8万户,荣获2020年度中国企业营商环境(案例)十佳城市称号。包头机场航空口岸获批常年对外开放,保税物流中心(B型)封关运营,进口肉类指定口岸通过验收,满都拉口岸过货量年均增长106.5%,利用外资年均增长18%,外贸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9.8%,获评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全国外贸百强城市。

        ——城市功能持续优化。“多规合一”和“城市设计”“城市双修”试点全面完成,市中心城区沿黄规划设计正式启动,新都市区和北梁腾空区主体框架基本形成,城镇化率提高至86.2%。“一环九横十纵”路网体系不断健全,赛汗塔拉城中草原、奥林匹克公园等一批公园绿地提档升级,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5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4.6%,老旧小区、棚户区累计改造完成10.5万户,解决房地产历史遗留产权问题26.3万套、2563.3万平方米。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智慧城市数据底座和运营中心投入使用,生活垃圾全部实现无害化处理。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农村牧区危房改造全面完成,所有行政村(嘎查)通硬化路、通客车,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整治取得显着成效。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阶段性胜利,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下降,地表水水质稳中向好,危废垃圾得到安全处置,“无废城市”试点任务全面完成,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顺利通过验收,国家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市建设纵深推进。中央、自治区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完成66个。国家林业重点工程、草原生态保护修复等项目加快推进,荒漠化土地年均减少36万亩,森林覆盖率和草原综合植被盖度分别提高到18.3%和36.6%,获批全区首个碳达峰碳中和林草碳汇试验区。

        ——民生福祉持续增进。区贫县固阳摘帽,17796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得到全面解决。累计新增就业22.25万人,城乡低保连续三年提标,基本医保参保率达到95%以上,异地就医结算实现全国二、三级医疗机构全覆盖,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月人均提高567元,获批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青山区获批全国社会救助综合改革试验区。学前教育保障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不断提高,高考一本率、本科率和平均分三项核心指标稳居自治区首位。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健全,蝉联国家卫生城市“四连冠”。文化体育事业繁荣发展,民族团结基础不断夯实,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加深入人心。平安包头建设成效显着,安全生产和信访维稳形势持续向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决定性胜利,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成果丰硕,蝉联全国双拥模范城“九连冠”。

        ——政府效能持续提升。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政府全体人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进一步提高。重大事项及时向市委请示报告,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市政协民主监督和各方面监督,870项人大代表建议和1543项政协提案全部办复。“七五”普法全面完成,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达到100%,成为自治区首批“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坚持过紧日子,一般性支出和“三公”经费大幅压减。持续开展向市民报告、听市民意见、请市民评议活动,政民互动渠道更加畅通。审计、外事、侨务、气象、人防、地震、统计、史志、档案、仲裁、双拥和预备役等工作全面加强,妇女儿童、青少年、老龄、红十字、慈善等事业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