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盟市概况

        鄂尔多斯市


        鄂尔多斯(Ordos),蒙古语意为“众多的宫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西北东三面为黄河环绕,南临古长城,毗邻晋陕宁三省区。总面积 8.7 万平方公里,辖 2 区 7 旗。地势呈西北高东南低,北部黄河冲积平原区、东部丘陵沟壑区、中南部库布其沙漠和毛乌素沙区,西部坡状高原区。环境气候良好,夏季平均气温 21℃,冬季平均气温 -6.6℃,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全年好于国家二级标准优良天数 313 天。森林覆盖率27.4%,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3 个、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 8 个。

        鄂尔多斯资源富集,已探明矿藏 50 多种,素有“羊煤土气风光好”的美誉,是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煤炭探明储量 2102 亿吨,约占全国 1/6、内蒙古的 1/2,预测总储量在 1 万亿吨以上,属低灰、低硫、低磷、高发热量的优质煤。天然气探明储量 4.9 万亿立方米,约占全国的1/3。风能、太阳能开发潜力在 1.2 亿千瓦以上。盛产被称为“纤维宝石”和“软黄金”的阿尔巴斯白山羊绒,全市羊绒制品产量约占全国的1/3、世界的 1/4。高岭土、天然碱、食盐、芒硝、石膏、石灰石、紫砂陶土等资源储量巨大。

        鄂尔多斯市是一个多民族地区,辖区内有汉、蒙古、满、回等 46个民族。2021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 216.8 万人,比上年末增加 1.3 万人。

        其中,城镇人口 169.3 万人,比上年末增加 2.4 万人,乡村人口 47.5 万人,比上年末下降 1.1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 78.1%,比上年提高 0.6 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1.7万人,出生率为 7.9‰;死亡人口 1.2 万人,死亡率为 5.4‰;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2.5‰。

        2021 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 4715.70 亿元,扣除价格因素影响,同比增长 7.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为 148.43 亿元,同比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为 3077.88 亿元,同比增长 6.4%;第三产业增加值为 1489.39 亿元,同比增长 8.0%;三次产业结构为 3.1:65.3:31.6。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 218118 元,同比增长 6.3%。

        鄂尔多斯市辖东胜区、康巴什区、达拉特旗、准格尔旗、伊金霍洛旗、乌审旗、杭锦旗、鄂托克旗、鄂托克前旗。全市共有51个苏木乡镇,其中43个镇、2 个乡、6 个苏木;共有 735 个嘎查村,其中 565 个村、170 个嘎查;共有 26 个街道办事处、257 个城镇社区。

            鄂尔多斯历史悠久,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早在 7 万年前,"古河套人”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创造了着名的“河套文化”。从夏商春秋至秦汉唐宋的几千年中,先后有数十个北方部落民族在这里游牧生活。明朝时期,鄂尔多斯部落从蒙古高原进驻鄂尔多斯地区。1649 年,鄂尔多斯部落六旗会盟于达拉特旗的大庙王爱召,清政府在此设伊克昭盟(“伊克昭”为蒙古语,意为“大庙”)。近现代以来,大量晋陕汉人迁入,与少数民族一起生活劳作,形成了农耕文化、黄河文化与草原文化。1949 年 5 月,成立伊盟自治政务委员会,新中国成立后改称绥远省伊盟人民自治政府。1950 年,设立了旗、乡等行政机构,后经撤销新建,1958 年,下辖 7 旗、1 县、78 个人民公社。2001 年 2 月经国务院批准,撤伊克昭盟,设立地级鄂尔多斯市。

        鄂尔多斯民俗多彩、内涵丰富、民风淳朴、社会和谐。这里既保留有蒙古族的传统习俗,也有各民族和睦相处以及农耕文化、黄河文化与草原文化交流融合而形成的民俗风情。鄂尔多斯享有歌海舞乡之美誉,鄂尔多斯人喜歌善舞,热情好客,常以敬献哈达、美酒、歌舞等形式接待客人。鄂尔多斯现有 8 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即成吉思汗祭典、鄂尔多斯婚礼、鄂尔多斯短调民歌、漫瀚调、古如歌、察罕苏力德祭祀、乌审走马竞技、六十棵榆树祭。在鄂尔多斯民间还有祭祖、祭火、祭敖包等活动。这些活动,表达着人们纪念祖先、崇拜英雄、敬重大地、崇尚自然的意念和朴实善良、诚信友爱的品格。鄂尔多斯各地每年都举办那达慕、交流会,蒙古族“男儿三艺”(骑马、摔跤、射箭)是那达慕的主要活动内容之一,有集宴饮、歌舞、游戏、竞技于一体的庆典娱乐活动——珠玛宴,也有草原牧人庆贺丰收、祈求草原人畜兴旺的盛会——珠拉格(马奶节)。牧区民居有蒙古包,有手扒肉、奶食品等特色美食;农区民居有四合院,有取晋、陕、蒙三地美食之精华制作的多种佳肴。

        成吉思汗陵

        响沙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