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秦皇岛市生态环境局海港区分局:加强指导帮扶 推进科学减排 保障重点时段空气质量

        发布时间:2022-12-06 09:00
        【字体大小:

        十月份以来,面临秋冬季大气污染严峻形势,为做好秋冬期间污染天气应对保障工作,秦皇岛市生态环境局海港区分局结合已有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和政策,加强监督和指导帮扶,推动各类污染源全面稳定达标排放,鼓励企业自主减排,进一步降低污染排放强度,加强企业指导帮扶,力争做到科学减排。

        一是强化重点工业企业监管。对火电、玻璃、水泥、建材、石化等重点行业企业开展帮扶检查,重点关注是否存在治污设施运行不正常、超标排放、偷排偷放,以及污染源自动监测设施不正常运行、数据造假等违法违规行为,确保全面稳定达标排放;加强铸造、砖瓦、耐火材料、石灰、包装印刷、家具制造等行业现场监督力度,对重点环节开展现场核查,监督生产设施及污染防治设施使用情况,确保污染防治设施发挥最大治污效果。

        二是加强高值推送整改。持续深化24小时值班值守工作制度,第一时间组织对通报的高值热点和问题线索等开展现场排查,建立健全快速响应、排查、整改、反馈的闭环工作机制,通过高值线索排查污染源头,做到科学减排。

        三是严控面源污染。加强秸秆、生物质、生活垃圾等物体废物露天焚烧监控管理,加强对散煤、生物质燃烧的监管,充分发挥视频监控、无人机飞检等科技监管手段,出现火点第一时间推送处置。

        四是深化移动源控制。引导工业企业、港口码头等尽量减少使用国四及以下排放标准中重型货车、国二及以下排放标准非道路移动机械,鼓励使用新能源车辆和新能源作业机械。对重点用车单位建设门禁系统并与监管平台联网,确保其使用国五及以上排放标准重型柴油货车,对港口码头和涉大宗货物运输的工业企业和施工工地,持续开展在用柴油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检查监测,确保稳定达标排放。

        五是强化污染应对措施。当预测到发生中重度及以上污染过程时,按照国家生态环境部和省生态环境厅部署统一启动污染预警,具体管控措施按照上级要求严格落实,确保做到将污染轻度降至最低,保障空气质量持续向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档  :
        附件文档 :
        来源: 秦皇岛市生态环境局
        当前位置: 首页 > 省市生态环境动态

        秦皇岛市生态环境局海港区分局:加强指导帮扶 推进科学减排 保障重点时段空气质量

        2022-12-06 09:00 来源: 秦皇岛市生态环境局

        十月份以来,面临秋冬季大气污染严峻形势,为做好秋冬期间污染天气应对保障工作,秦皇岛市生态环境局海港区分局结合已有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和政策,加强监督和指导帮扶,推动各类污染源全面稳定达标排放,鼓励企业自主减排,进一步降低污染排放强度,加强企业指导帮扶,力争做到科学减排。

        一是强化重点工业企业监管。对火电、玻璃、水泥、建材、石化等重点行业企业开展帮扶检查,重点关注是否存在治污设施运行不正常、超标排放、偷排偷放,以及污染源自动监测设施不正常运行、数据造假等违法违规行为,确保全面稳定达标排放;加强铸造、砖瓦、耐火材料、石灰、包装印刷、家具制造等行业现场监督力度,对重点环节开展现场核查,监督生产设施及污染防治设施使用情况,确保污染防治设施发挥最大治污效果。

        二是加强高值推送整改。持续深化24小时值班值守工作制度,第一时间组织对通报的高值热点和问题线索等开展现场排查,建立健全快速响应、排查、整改、反馈的闭环工作机制,通过高值线索排查污染源头,做到科学减排。

        三是严控面源污染。加强秸秆、生物质、生活垃圾等物体废物露天焚烧监控管理,加强对散煤、生物质燃烧的监管,充分发挥视频监控、无人机飞检等科技监管手段,出现火点第一时间推送处置。

        四是深化移动源控制。引导工业企业、港口码头等尽量减少使用国四及以下排放标准中重型货车、国二及以下排放标准非道路移动机械,鼓励使用新能源车辆和新能源作业机械。对重点用车单位建设门禁系统并与监管平台联网,确保其使用国五及以上排放标准重型柴油货车,对港口码头和涉大宗货物运输的工业企业和施工工地,持续开展在用柴油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检查监测,确保稳定达标排放。

        五是强化污染应对措施。当预测到发生中重度及以上污染过程时,按照国家生态环境部和省生态环境厅部署统一启动污染预警,具体管控措施按照上级要求严格落实,确保做到将污染轻度降至最低,保障空气质量持续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