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讨论”活动中,自治区公安厅坚持“实”字为先,务求实效,扎实做好各项工作,瞄准痛点难点,精准把脉,对“症”抓药,高质量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助力自治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真学实练 实现学习教育全覆盖
全区各级公安机关坚持以学习教育为先导并贯穿始终,以自治区“大讨论”活动领导小组编印的《学习读本》为主要内容,以厅党委理论中心组(扩大)学习专题研讨会为示范引领,带动全区各级公安机关累计开展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142次,落实“第一议题”4402次。同时,配套购置全国营商环境问题研究专家5门课程16个专题,创新开展“每日一讲”强化理论学习,全区公安机关通过各种形式累计组织专题学习1.5万余次,累计在线学习人数达30余万人次。
此外,自治区公安厅通过网络学院组织两轮在线测试,通过率为99.7%,对未通过测试的民辅警进行补学补测,力争人人了解中央政策、人人熟知优化营商环境各项举措。
真听实改 广开言路倾听企业呼声
全区各级公安机关以公安厅“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警企警民恳谈会”为牵引,以第三方评价为标准,广泛邀请各界代表,开门见山,直提问题。坚持“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一把手”带头主动上门调研走访,为“大讨论”活动取得实效提供了有力支撑。
通过公安门户网站、政务新媒体和各大主流媒体平台对外发布征求意见建议公告,累计征集意见建议2607条,其中,通过座谈恳谈会征集1378条、主动上门倾听诉求征集487条、网络渠道征集401条、其他渠道征集341条。大讨论活动开展以来,公安厅在国家级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发布各类稿件286篇,自治区级1233篇,盟市级9081篇,浏览次数达1.1亿次以上,营造了浓厚的宣传舆论氛围。公安厅已对所有的意见建议列单建账,根据职能和权限下发全区各级公安机关整改落实,逐一销号,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
真抓实干 “保姆式”服务助力乳业振兴发展
全区各级公安机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理念,不断健全执法司法对各类市场主体的平等保护机制,充分发挥公安机关在服务保障自治区乳业振兴和高质量发展中的职能作用,制定了《内蒙古自治区公安厅在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中服务保障乳业振兴和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建立服务保障乳品重点企业的对接机制。
以自治区公安厅法制总队为日常办事机构,及时了解乳品重点企业的法治需求,并向各警种部门、各地公安机关交办相关事项,依法助力乳品企业合法经营。帮助企业严控经营合同签订、股权变更、资产重组、对外租赁过程中的法律风险,为企业合法经营提供优质法律服务,从法律视角帮助企业开展可行性论证,及时提供法律风险评估和法律咨询意见。明确重点法治优先政策。依法谨慎采用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和查封、扣押、冻结等财产性强制性措施,并尽可能减少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
同时坚持送法进企业,积极为企业职工讲授法律法规,不断提高企业和职工运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有效规避风险的能力。通过执法办案发现在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工作中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向企业发送执法建议,帮助企业堵塞在预算管理、资金资产管理、经营管理、劳动用工管理等方面的漏洞。不断畅通联动渠道,持续推出更多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务实举措,全面助力企业依法经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