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语音朗读,设置朗读按钮,默认不
        朗读
        ,老年人用户单击按钮即可对当前
        区域内容进行朗读,再次点击
        取消朗读

        今日关注
        • 孙绍骋对做好统战工作作出批示


            近日,自治区党委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孙绍骋对统战工作作出批示指出,过去的一年,全区统战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广大统战干部和统一战线成员付出了辛勤努力。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全区统一战线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牢牢把握团结奋斗的时代要求,着力解决统战工作重点难点问题,有效防范化解统战领域风险隐患,充分发挥统一战线强大法宝作用,更好地为完成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凝聚人心、汇聚力量。各级党委(党组)要不断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统筹用好基层统战力量,推动统战工作高质量发展。
            2月10日,全区统战部长会议在呼和浩特召开。自治区党委常委、统战部部长胡达古拉在会上传达孙绍骋批示并讲话,强调全区统战系统要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支持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更好履行职能,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进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深入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帮助民营企业坚定发展信心、实现更好发展,增强党外知识分子和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实效,做好港澳台和海外争取人心工作,全力抓好防范化解统战领域风险隐患工作,提高做好新时代统战工作的能力水平,为谱写内蒙古发展新篇章贡献更大力量。

          2023-02-11
        • 内蒙古人均生产总值突破9万元 位居全国第八


            自治区统计局最新消息:2022年,我区人均生产总值突破9万元,达到96474元,比上年增长4.2%。“十四五”以来,这是继2021年全区人均生产总值突破8万元后,内蒙古人均生产总值迈上的又一个新台阶,也是内蒙古人均生产总值首次突破9万元,在全国排名第八位,较2021年上升两位。
            2022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全区上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决贯彻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持抓改革、扩开放、保大局、为大局,坚持增投入、促创新、育产业、换动能,坚持调结构、防风险、惠民生,积极有效应对各种超预期因素冲击及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力度落实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一揽子政策措施,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全区经济运行呈现总体平稳、稳中有进态势。2022年,全区生产总值突破2.3万亿元,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均实现不同程度增长;全区人均生产总值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0776元。

          2023-02-11
        • 全力保供!力争今年煤炭产量达到12.5亿吨


            这是一项项真抓实干的举措:
            2022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内蒙古统筹抓好疫情防控、能源保供和安全生产,多措并举、多向发力,全力保障煤炭安全稳定供应,为确保国家能源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撑。
            这是一幅幅热火朝天的画面:
            百米深井下,国家能源集团神东煤炭上湾煤矿8.8米超大采高智能综采工作面一派繁忙;在黑岱沟露天煤矿,巨型电铲回转于煤层和卡车厢斗之间,源源不断地为卡车装载原煤……
            这是一组组振奋人心的数据:
            2022年,内蒙古实现煤炭产量12.2亿吨,完成煤炭保供任务9.45亿吨,有力保障了全国29个省区市的用煤需求,有效缓解了全国煤炭供应紧张局势。
            举措、画面、数据,共同勾勒出过去一年内蒙古全力以赴保生产、保供应,勇当煤炭保供“排头兵”的“实干图”,一起镌刻下内蒙古保大局、为大局,坚决肩负起、履行好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政治责任的奋进印记。
            奋进印记,镌刻在煤炭保供企业昼夜不息、马不停蹄的生产实践中——
            胜利能源公司作为国家能源集团在蒙东地区重要的能源保供企业,承担着蒙东、东北、华北等地区煤炭保供任务。2022年,公司煤炭产销实现2700万吨,为稳产保供、高产增供提供了坚实的能源保障。
            “我们坚持以‘保供应、保民生’为重点,严格落实常态长效能源保供要求,全面统筹疫情防控、安全生产与保供稳价工作,保证煤炭生产持续安全、高位运行。”胜利能源公司有关负责人说。
            奋进印记,镌刻在全区数百万户收到“暖心煤”的农牧户的笑脸上——
            秋日里,一辆辆挂着“暖心煤”横幅的运煤卡车陆续驶入各旗县区“暖心煤”发放点,成为一道道亮丽风景线。
            2022年,内蒙古克服国家保供任务中长期合同超过产量80%、剩余市场可调节煤炭不足20%的困难,及早谋划部署冬季取暖煤保障工作,落实城镇集中供热用煤1350万吨和农牧民取暖用煤338万吨,有力确保了全区人民温暖过冬。
            奋进印记,镌刻在铁路部门不断优化煤炭运输组织、全力保障电煤运输的实践中——
            呼和浩特南站站场内,一列列满载煤炭的“万吨大列”呼啸而过,将滚滚“乌金”从塞北高原送到渤海之滨。
            作为内蒙古煤炭“出区达海”重要枢纽站,呼和浩特南站也是“万吨大列”的必经之路,每天要办理200余趟接发列车作业,承担30多万吨煤炭运输任务,平均几分钟就有一趟“万吨大列”从这里驶出。为了提高作业效率、减少列车停留时间,呼和浩特南站对运煤列车“特事特办”,优先安排机车换挂、优先安排机车出入库、优先组织列车开行、优先安装列尾装置。
            大道至简,实干为先。
            今年,全区将继续扛牢能源保供的重大政治责任,持续夯实能源工业保障基础,全力推动在建煤矿建成投产,加快自用和外运煤电项目建设,到2023年底力争煤炭产量达到12.5亿吨。
            继续抓好煤炭增产稳供。重点挖掘现有煤矿增产潜力,根据发展需要审慎新建煤矿,保障煤炭产能接续稳定,确保在产煤矿总产能稳定在13亿吨左右。落实《煤炭产能稳定接续和有序开发方案》,完成神东等29个煤炭矿区总规编制。深入挖掘现有煤矿生产潜力,加快煤矿核增产能手续办理,争取国家再同意一批产能核增煤矿。全力推动华润五间房、山东能源鲁新煤矿等在建煤矿建成投产。
            与此同时,加快推动因手续不全、变更开采方式等制约的煤矿复工复产,推动因资源枯竭等复工复产无望的煤矿关闭退出,力争盘活产能1000万吨、退出产能660万吨。严格落实国家2023年煤炭中长期合同任务,实现发电供热企业年用煤量100%中长期合同全覆盖,确保中长期合同应签尽签、严格履约。

          2023-02-10
        • 内蒙古市场主体5年增长35.99%


            良好的营商环境,永远是吸引和助力更多市场主体成长发展的关键。2月8日,记者从全区市场监管工作暨党风廉政建设会议上获悉:5年来,我区各类市场主体活力进一步激发,截至2022年底,全区市场主体发展到253万户,较2017年增长了35.99%。特别是在2022年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全年新注册市场主体36.84万户。
            2022年我区市场监管部门深入开展了优化企业开办提升行动、畅通市场便民利企行动,实施90条措施。完成证照分离、歇业制度等改革,实名制登记和经营范围规范化全面推广,电子营业执照实现多场景应用,市场监管审批许可进一步便利化。出台了支持个体工商户纾困解难24条措施、支持个体工商户复工复产7条措施。自治区市场监管局减权放权26项,精简材料223个,减少环节113个,压缩办结时限72%,这是近5年来力度最大的改革。
            今年我区将以“小个专”三年成长计划为总抓手,继续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包括要合理设定预期目标,明确到2025年底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小个专”要达到的成长比例。聚焦“小个专”成长中的痛点堵点难点,制定务实有效、管用实用的成长扶持措施等。此外,今年全区市场监管系统要在落实好便捷市场准入助力招商引资9条措施同时,还要抓好“优服务、强主体、促发展”10件实事,真正让企业放下包袱、轻装上阵。

          2023-02-10
        • 粮食和油料生产成绩突出 内蒙古获农业农村部表扬


            近日,农业农村部印发通报,对2022年粮食播种面积或产量增量位列全国前10名、大豆和油菜产量增量分别位列全国前5名,以及抗秋汛战高温干旱保丰收工作突出的21个省份予以表扬,内蒙古榜上有名。
            内蒙古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把粮食生产作为头等大事来抓,紧紧围绕稳粮扩豆工作,牢牢把握粮食生产主动权,2022年粮食生产实现了“十九连丰”。据了解,2022年内蒙古粮食播种面积达到10427.7万亩,居全国第五位;粮食产量达到780.1亿斤,比上年增加12亿斤,增幅1.6%,增量占全国16.2%,居全国第三位,总产量居全国第六位,连续3年保持在750亿斤以上。其中,大豆播种面积1833.1万亩,较上年增加493.3万亩,大豆产量49.1亿斤,较上年增加15.4亿斤,也创造了历史新高。
            2022年,内蒙古在65个旗县建设粮油作物示范区1060个,总面积达到203万亩,推广玉米密植、大豆垄上三行等高产高效技术模式。以种植大户为主体,在全区开展530场次观摩周活动,3.2万人次参加,实现了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通过示范观摩,有效提高了技术到位率,推动提高粮食单产。据统计,全区玉米、马铃薯、大豆、稻谷4大粮食作物单产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玉米单产985斤/亩,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27斤/亩,居全国第三位;马铃薯单产3274斤/亩,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10斤/亩;稻谷单产1026斤/亩,高于全国平均水平82斤/亩;大豆单产267.8斤/亩,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斤/亩。

          2023-02-09
        • 自治区安排1亿元资金推进种业科技创新重大示范工程


            从《内蒙古自治区2023年坚持稳中快进稳中优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清单》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2023年,我区将安排1亿元资金持续推进种业科技创新重大示范工程,通过加强阶段性考核,对实施成效显着的项目予以滚动支持,并进一步向特色畜禽、重点农作物领域以及优质饲草生产加工、天然草原改良与提质增效等领域覆盖。
            2022年,为切实提升种业科技创新能力,我区实施了种业科技创新重大示范工程,采取“揭榜挂帅”“赛马”等新型科研组织方式,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区内外产学研联合攻关。经过近一年的实施,种业“揭榜挂帅”项目已取得阶段性进展。其中,“肉羊优异种质资源创新及良种繁育体系建设”项目通过建立优质肉羊联合育种技术体系,成功培育审定了我国首个牧区和半农半牧区专门化肉羊新品种杜蒙羊;“高端奶牛种源挖掘及高效繁育关键技术创新”项目成功培育出高品质克隆奶牛,实现奶牛克隆胚胎生产效率和移植受体妊娠率等主要技术指标的突破性提升;“优质苜蓿新品种选育及产业化示范”项目,已完成登记审定苜蓿新品种1个,育成高产优质苜蓿新品系3个,成功转化了“中苜10号”高产紫花苜蓿新品种,建设良种繁育田1万余亩。
            此外,种业科技创新重大示范工程的实施还助推了一批高水平创新平台基地的建设和发展。蒙草集团依托“揭榜挂帅”机制,与中科院、中国农科院、中国农大等十余家单位组建内蒙古草种业创新联合体,并以此为基础按照国家标准打造自治区草种业技术创新中心;依托“向日葵种质资源创新及新品种选育”项目组建的“向日葵种业产学研创新联合体”,已成为巴彦淖尔国家农高区打造向日葵产业科创基地的重要力量。
            据了解,今年我区还将实施种质资源保护利用、良种化水平提升、优势特色品种培育三大工程。与此同时,我区还将注重“项目、人才、平台”等科技创新的体系化建设,不断提升自治区种业领域的科技支撑能力。

          2023-02-09
        • 内蒙古45条政策推动工业调整优化升级


            2月7日,《内蒙古自治区2023年坚持稳中快进稳中优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清单》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三场——“推动工业调整优化升级”专场在呼和浩特市举行。自治区工信厅、科技厅、人社厅、住建厅、能源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了推动工业调整优化升级的相关情况,并回答了记者提问。
            今年,我区将继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强化技术创新,加强市场主体培育,完善园区基础设施,促进工业调整优化升级。近日,我区印发《内蒙古自治区2023年坚持稳中快进稳中优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清单》,其中就推动工业调整优化升级列出45条政策清单,这些政策针对性强、含金量高,自治区已安排25亿元专项资金来兑现。
            高端化发展方面,今年,我区将引导企业增加技术改造投入,对投资的先进制造业集群、优势特色产业链的工艺设备更新、新产品开发等技术改造项目,按照实际完成投资额的20%给予补助。引导企业扩大先进制造业和重点产业链投资,对当年投产的先进制造业集群、优势特色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项目,按贷款实际利息的30%给予一年贴息补助。
            智能化发展方面,将支持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新创建的区域级、行业级、企业级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对新建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对开展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创新应用等,给予一定资金补助。将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广应用,对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典型应用场景项目,按照实际完成投资额的20%给予奖补。将支持企业“上云用数赋智”,对设备上云上平台的企业按照实际费用的20%给予补助。
            绿色化发展方面,将支持节能节水技术改造,对年节能量2000吨标准煤以上、年节水量5万吨以上,按照节能节水量给予一定资金补助。将支持固废综合利用,对新建年利用量1万吨以上的采用先进适用技术进行工业固废和再生资源高端化、绿色化、循环化利用项目,按工业固废和再生资源利用量给予一定资金补助。将对创建成为国家级、自治区级绿色工厂、绿色产品、绿色供应链的企业给予定额奖励。将严格项目准入,新上项目单位产品能耗要达到国家先进值,对高耗能、高耗水行业认定一批能效领跑者企业、水效领跑者企业,并给予定额奖励。
            创新发展方面,将大力支持创新平台建设,对新创国家级、自治区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对新认定为国家级、自治区级工业设计中心,对新认定的自治区级企业技术中心,对新认定的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全国“质量标杆”企业,给予一次性研发经费补助。将支持技术创新成果产业化应用,对列入目录的重大技术创新成果在区内实现转化应用的项目,按实际完成投资额的20%给予一次性补助。
            市场主体培育方面,将加大培育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力度,对新认定的国家级、自治区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给予一次资金奖补。将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对自治区认定的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小巨人”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
            另外,为了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降低企业投资成本,为企业发展、项目落地创造条件,我区还将支持工业园区供水、供热、供气、消防、污水处理、固废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工业园区全部建成智慧园区。

          2023-02-08